乳腺癌治疗 病因及高危因素 
已知有许多因素会诱发此病,主要有下列因素: 
年龄:在女性中,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,在月经初潮前罕见, 20 岁前亦少见,但 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, 45 ~ 50 
岁较高,但呈相对的平坦,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,到 70 岁左右达最高峰。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,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,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。 
遗传因素 
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,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 2~3倍。 
其他乳房疾病 
月经初潮年龄:初潮年龄早于 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 17 岁者的 2.2 倍 
绝经年龄:绝经年龄大于 55 岁者比小于 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
第一次怀孕年龄: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,初产年龄在 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。 
绝经后补充雌激素: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
乳腺癌治疗的危险性。 
口服避孕药 
出生地 
食物:尤其是脂肪饮食,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。 
饮酒 
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
临床表现及扩散
乳腺癌晚期 临床表现 
( 1 )无痛性肿块: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。 
( 2 )乳头溢液:溢液可以是无色、乳白色、淡黄色、棕色、血性等;可以呈水样、血样、浆液性或脓性;溢液量可多可少,间隔时间也不一致。 
( 3 )乳头和乳晕异常:乳头扁平、回缩、凹陷,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,看不见乳头。有时整个乳房抬高,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。乳头糜烂也是 
Paget 病的典型症状。 
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;颜色由淡红到深红,开始时比较局限,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,同时伴有皮肤水肿。皮肤增厚、粗糙、表面温度升高。 
晚期乳腺癌扩散及发展 
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 90d ,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,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 12 年(6~20年)。肿瘤一旦发生,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:局部扩展、淋巴道播散、血道播散。 
乳腺癌如不经治疗,或者给药无效,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:淋巴腺、骨、肺、肝、脑、胸膜腔、心包渗液、高血钙、脊髓受压 。 
乳腺癌 临床表现及扩散
临床表现 
( 1 )无痛性肿块: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。 
( 2 )乳头溢液:溢液可以是无色、乳白色、淡黄色、棕色、血性等;可以呈水样、血样、浆液性或脓性;溢液量可多可少,间隔时间也不一致。 
( 3 )乳头和乳晕异常:乳头扁平、回缩、凹陷,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,看不见乳头。有时整个乳房抬高,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。乳头糜烂也是Paget 病的典型症状。 
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;颜色由淡红到深红,开始时比较局限,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,同时伴有皮肤水肿。皮肤增厚、粗糙、表面温度升高。 
乳腺癌分期
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 TNM 分期法( 1988 )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中。 TNM 国际分期法: 
1 )原发肿瘤( T )分期: 
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(已被切除)。 
T0 原发肿瘤未扪及。 
Tis 原位癌(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),Paget 病局限于乳头,乳房内未扪及块物。 
T1 肿瘤最大径小于 2Cm 。 
T 1a 肿瘤最大径在 0.5cm 以下。 
T1b 肿瘤最大径 0.5 ~ 1cm 。 
T 1c 肿瘤最大径 1 ~ 2cm 。 
T2 肿瘤最大径 2 ~ 5crn 。 
T3 肿瘤最大径超过 5cm 。 
T4 肿瘤任何大小,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。 
T 4a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。 
T4b 乳房表面皮肤水肿(包括橘皮样水肿),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,但不超过同侧乳房。 
T 4c 包括 T 4a 及 T4b 。 
T4d 炎性乳腺癌。 
2 )区域淋巴结( N )分期: 
N0 区域淋巴结未扪及。 
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(以往已切除)。 
N1 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,可以活动。 
N2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,互相融合,或与其他组织粘连。 
N3 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。 
3 )远处转移( M )分期: